第三十四章 閹宦之禍
關燈
小
中
大
李適告訴李汲,是前兩天才剛得到的軍報,吐蕃軍覆出安人軍舊址,殺向鄯州,被胡將渾日進固守臨蕃城,數日不克。只是出乎李倓、渾釋之意料之外,這回敵軍的主將,卻並非馬重英,而是大尚息讚磨……
李汲聽到這裏,不由得微微一皺眉頭,問道:“蕃賊數量多少?”
“據齊王叔所報,恐在七萬以上。”
李汲在李倓幕府裏呆過,固然以他的文學水平,不可能負責上奏等各類公文,但來來往往,也見得多了,知道此言不可盡信。從來向朝廷匯報軍情,把敵情往嚴重了說,給敵兵數量註點兒水,以求增援,起碼也多撥給些物資,乃是這年月地方軍隊的常態啊;相對而言,李倓、楊炎還算實誠一些,不敢誇大過甚,但最多也只能打八折來聽。
好比說去歲馬重英來侵,根據李汲綜合各方面情報判估,吐蕃軍大概在八萬上下,其中四成是一論兩尚本部戰兵;而等到李倓上報長安,卻直接給湊了個整數,說是十萬。當然啦,若換了別將,說不定二十萬都敢往正式公文上寫哪。
則如今李倓報稱蕃軍七萬,估計最多也就五萬掛零吧。
李汲不由得撚須沈吟少頃,然後對李適分析道:“倘若蕃賊尚不能攻陷臨蕃城,是仍處峽谷,尚未入平,則對其兵數的估算,不易得準……”
李適一皺眉頭,忙問:“你是說齊王叔謊報軍情?!”
李汲搖搖頭:“不是謊報……”這得趕緊先幫李倓分辯,別日後傳說是我在他背後捅了刀子——“此前蕃中內情傳來,雲馬重英敗歸,讚普卻不嚴責,彼獠權威並未大墮,本以為今歲當再親率重兵出隴右,孰料……那廝不在軍中。則莫非是蕃賊明攻鄯州,其實意在別圖麽?”
李適聞言,不由得一個激靈:“則在長衛看來,蕃賊主力……或者強力游軍,將偷襲何處?是涼州,還是河、洮?”
李汲想了一想,回答道:“齊王得渾釋之為輔後,於隴右各州,已有全盤布劃,即便因為兵力不足,不能處處設防,想必蕃賊也不易別道而侵。然若蕃賊趁虛北上河西,或者南侵蜀地,齊王就鞭長莫及了……
“自然,才剛接敵,只有一份軍情報來,我在千裏之外,所言不過推理、揣測罷了。說不定馬重英親率重兵,遠隨在後;也說不定要等攻陷綏戎城,蕃軍下平之後,他才肯將主力來合。但願我是過慮了,但為朝廷計,河西、蜀地,亦不可毫無防備啊。河西兵寡,唯副帥周賁坐鎮姑臧……我說實話吧,周副帥是個實心任事之人,與昔日隴右的高升不同,但於兵事,恐怕不足以統領一道之地,且又兵寡……”
李適問道:“你的意思,是希望朝廷遣一員大將去接替周賁?然而臨陣易帥,不是兵家大忌麽?”
李汲笑一笑:“殿下是想到河南了吧?郭司徒國家上將,威震天下,將之臨陣召還,改易李司空,自然不宜;然若昔在河南的不是郭司徒,而是別將……比方說,許叔冀之流呢?此帥豈可不易?再者說來,也不必遣將接替周賁,可以給他派一名副手,如渾釋之往赴隴右也。”
李適點點頭:“好,孤會設法的……至於蜀中,劍南西川節度使為盧元裕,也非將才,幸好高達夫以蜀、彭二州刺史任其副,或可無憂。”
他跟李汲對談,說到朝中和地方的將吏,哪怕重臣、重鎮,兩人基本上都直道其名——李適是身份地位擺在那兒呢,除了當朝宰相,誰都不放在眼中,李汲則是本就欠缺敬畏之心——唯獨提起“高達夫”來,李適不但不呼名,且不呼字,而稱的是其別號。
好在李汲知道所指何人——是高適啊,我很喜歡他的邊塞詩,而既然詩歌如此蒼勁雄渾,文如其人,想必不是個紙上談兵之輩吧。小李適對他如此敬重,也可側面得見一斑。
就此大致說完西事,李適才要問李汲在洛陽的遭遇,李汲卻搶先問道:“我在歸途中,聽說叛賊來侵陜州,衛伯玉率神策軍禦之於礓子阪——不知道勝負如何,可有消息麽?”
李適笑笑:“你若早來半日,也不得消息——適才得報,神策軍大勝,奪馬六百匹,李歸仁狼狽而走。此戰孤亦甚為關註,倘若不勝,便只能再請家母西歸畿內了……”
李汲長舒一口氣,笑著說:“如此看來,河南局勢暫已穩固,史思明計窮矣!”
倘若史思明擊敗了河陽唐軍——就李汲離開唐營時的局勢來看,可能性微乎其微——必傾全力攻打洛陽宮城;而若他已經打下了洛陽宮城——這是李汲最擔心的——就將鞏固洛陽周邊的局勢,以求再跟李光弼決戰。
如今史思明只是派了李歸仁率兵來攻陜州,那目的很明確啊,是想要從西路打開局面,威脅潼關,迫使李光弼或者張巡回援。而若李、張二人敗了任何一路,史思明放到西線的都不會僅僅五千騎。想要打開局面,正說明局面僵住了,史思明對此別無良計可施。
李適聞言,頗為欣喜,忙問:“孤知李光弼方在河陽挫敵鋒銳,斬首逾千,難道洛陽方面,也打了勝仗麽?”
李適搖搖頭:“洛陽……我不知也。我才從河陽軍中回來……”
這才把他在河陽的遭遇,一五一十,稟報李適。對於自己陣前搏殺,兩次降將之事,並無誇大,但對於最終被轟出唐營,他卻多多少少添了些佐料,仿佛是被李光弼趕出來似的,權且抒發心中憤懣罷了。
李適聽了前因後果,也不禁雙眉一軒,兩眼一瞪,勃然大怒道:“魚朝恩這狗賊,焉敢如此妄為?孤若得掌權柄,必將此賊千刀萬剮,放舒心頭之恨!”
李汲忙道:“不勞殿下,請讓於我來殺吧。”
李適惱恨過後,又不禁喟然長嘆:“高力士、邊令誠,乃至李……魚朝恩,多少閹宦,恃主之寵,亂軍誤國,乃不知聖人因何始終不悟啊……”
李汲撇一撇嘴,分析道:“人君居於九重之上,但心生驕惰之心,必然耳不聰,目不明,易為小人所惑——如昔李林甫、楊國忠、安祿山輩,皆是如此。然而人君果不知彼等惡行麽?唯因怠惰,不肯費心管束,乃用閹宦為心腹,妄圖加以制約罷了。
“大抵在人君想來,閹宦無家族,無子嗣,無朋黨,榮辱唯系於人君一身,易黜易殺,故可放心使用,不至於留後患。然而,即如今日之事論,李輔國難道沒有妻妾麽?雖無真子,難道無假子麽?朝臣多仰老賊鼻息,竟連李揆都稱之為‘五父’,難道不算朋黨?”
李適撚須沈吟,反覆咀嚼李汲的言辭。
只聽李汲繼續說道:“前漢有石顯、弘恭之禍,竟害帝師;後漢有十常侍之亂,殺大將軍。前車之鑒,史不絕書,而人君終不悟者,何也?以為易黜易殺耳。然而以閹宦制朝臣,固不為朝臣所惑,卻反為閹宦所惑,既為所惑,何能任意黜之、殺之?且即便兩漢亦不使閹宦將兵……不常使,大概只有一個蹇碩吧——則若閹宦得了兵權,恐將更難制約。”
他最後那句話就是沖著魚朝恩去的,固然魚朝恩如今只是監軍,還說不上真正掌握了兵權,但相差也只一步而已啊。至於王駕鶴、竇文場、霍仙鳴等人,都是小角色,反倒可以暫且不論了。
李適點點頭:“長衛說得是,人君用閹宦,為不能制朝臣,但能禦下,何必用五體不全的寺人哪?總是怠惰之過——上皇壯年時,不聞高力士敢妄為!他日我若……皇太子若踐祚,孤必極諫,使罷諸宦參政、監軍之事,只用為宮中灑掃。”
李汲心說但願吧。其實閹宦掌權,就歷史大潮而言,恐怕是避免不了的事情,歷朝歷代,相權一直在和皇權相爭——當然不是爭主導權,而只是爭具體執行權罷了——一旦整個朝臣體系漸生尾大不掉之勢,皇權就只能新扯一票人出來加以遏制。有能力,也有雄心的帝王,會建內朝——比方說漢武帝——能力不足,或許雄心也不足的帝王,便只能寄望於宦官了。
因為誰都會覺得身邊人會比外人來得可靠吧,況且宦官跟朝臣完全是不同的出身,總感覺比起同為士人出身的內朝官來,會更方便管理一些,也不至於內外朝沆瀣一氣。
當然啦,這全部都是錯覺……
以李豫的軟弱性格、中等資質,估計他是不可能徹底解決閹宦問題的,能夠將宦官權力限制在一個可控範圍內,就算很不錯了。或許只能寄望於將來的李適……希望小家夥你不要走你祖父的老路啊。
哦,其實若李適執政前二十年,能跟他祖父類似,也還不錯。至於其後,不但太遙遠了,李汲懶得去想,而且歷代帝王若得長壽,有幾個不會老了老了,逐漸昏悖下去的哪?君權缺乏足夠的制約,必將導致類似惡果,真不可能奢望李適是特例,能夠一直英明神武到五六十歲——倘若他能夠活到那個歲數的話。
既然提到了閹宦問題,李汲趁機問道:“既放魚朝恩監外軍,則如今宮中神策,由誰統領?”
李適說我正要跟你說這事兒——“聖人用了啖庭瑤。”
“是什麽人?”估摸著也是宦官,但李汲對於宮中諸宦,所知委實不多。
李適苦笑道:“自然是皇後的黨羽……今知內侍省事朱光輝、內常侍陳仙甫、內給事馬英俊、內謁者監段恒駿,加上啖庭瑤,皆為皇後心腹,人稱‘五賊’……”
“竟有那麽多宦官!”
李適答道:“今宮中宦官,尚不足天寶時的半數,如內常侍定額六人,如今才有兩個……即便如此,有品級者亦三百餘,朱紫不下二十……
“……好在就目前看來,啖庭瑤還不能徹底掌控宮中神策——他終究不如魚朝恩,是從未將過兵的。”
頓了一頓,李適乃道:“禁軍之事,長衛既歸長安,還是要多上些心。你前日宴請神策軍將,便是一招妙棋啊,可以常用。”
李汲雙手一攤:“如何常用?我俸祿終究有限……”這種私底下的活動,就不可能走公賬,或者總是走公賬吧。
李適笑笑:“你身邊見有財神在,還怕無錢麽?”
李汲一皺眉頭:“殿下說的難道是嚴……是說康老胡?!”
李適頷首,一拍李汲的肩膀,笑著說:“康老胡家財億萬,但有所需,直接開口索要便是,哪怕日日宴請英武、神策軍將,沒有十年二十年,料也吃不窮他。”
李汲心說這倒不錯啊,既然有你發話,那我也不必顧慮嚴莊了,可以把那老胡當作提款機——早說啊,這下發達了!
二人又再交談幾句,李適乃問李汲:“此番參與河陽之戰,規模又比昔在隴右,大得多了吧,長衛有何感想?”
李汲答道:“大開眼界!”隨即輕嘆一聲:“原本以為,我仗著胯下良駒,手中矛、鐧,得兵三萬,可以縱橫天下……嗯,只要朝廷所供錢糧不缺,什麽叛賊、什麽蕃賊,皆有望為聖人掃除……”
李適笑問:“今又如何呢?”
李汲答道:“經過河陽之戰,乃知叛軍中本多我唐健勇,實力不可小覷。則我若想為朝廷平定四方烽煙,麾下恐非十萬人不可。”
李適靈機一動,當即擡起手來:“他日我若能夠做主,必使長衛將十萬軍,掃蕩烽煙,著名青史!”
李汲瞥他一眼,見小家夥一直舉著巴掌不放下來,便問:“要擊掌立誓麽?”
李適頷首。李汲便也擡起手來,與李適“啪”的一聲,雙掌相合:“果如殿下所言,汲必粉身碎骨以報!”
李適挺開心啊,我開張空頭支票,終於搔到你李長衛的癢處了吧,跟你眼眉前掛這根胡蘿蔔,便可收你之心了。李汲卻暗道:你就這麽一聽好了,等你小子先給我十萬人再說……抑且我粉身碎骨,也是要報國護民,絕不可能專為封建君王效愚忠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李汲聽到這裏,不由得微微一皺眉頭,問道:“蕃賊數量多少?”
“據齊王叔所報,恐在七萬以上。”
李汲在李倓幕府裏呆過,固然以他的文學水平,不可能負責上奏等各類公文,但來來往往,也見得多了,知道此言不可盡信。從來向朝廷匯報軍情,把敵情往嚴重了說,給敵兵數量註點兒水,以求增援,起碼也多撥給些物資,乃是這年月地方軍隊的常態啊;相對而言,李倓、楊炎還算實誠一些,不敢誇大過甚,但最多也只能打八折來聽。
好比說去歲馬重英來侵,根據李汲綜合各方面情報判估,吐蕃軍大概在八萬上下,其中四成是一論兩尚本部戰兵;而等到李倓上報長安,卻直接給湊了個整數,說是十萬。當然啦,若換了別將,說不定二十萬都敢往正式公文上寫哪。
則如今李倓報稱蕃軍七萬,估計最多也就五萬掛零吧。
李汲不由得撚須沈吟少頃,然後對李適分析道:“倘若蕃賊尚不能攻陷臨蕃城,是仍處峽谷,尚未入平,則對其兵數的估算,不易得準……”
李適一皺眉頭,忙問:“你是說齊王叔謊報軍情?!”
李汲搖搖頭:“不是謊報……”這得趕緊先幫李倓分辯,別日後傳說是我在他背後捅了刀子——“此前蕃中內情傳來,雲馬重英敗歸,讚普卻不嚴責,彼獠權威並未大墮,本以為今歲當再親率重兵出隴右,孰料……那廝不在軍中。則莫非是蕃賊明攻鄯州,其實意在別圖麽?”
李適聞言,不由得一個激靈:“則在長衛看來,蕃賊主力……或者強力游軍,將偷襲何處?是涼州,還是河、洮?”
李汲想了一想,回答道:“齊王得渾釋之為輔後,於隴右各州,已有全盤布劃,即便因為兵力不足,不能處處設防,想必蕃賊也不易別道而侵。然若蕃賊趁虛北上河西,或者南侵蜀地,齊王就鞭長莫及了……
“自然,才剛接敵,只有一份軍情報來,我在千裏之外,所言不過推理、揣測罷了。說不定馬重英親率重兵,遠隨在後;也說不定要等攻陷綏戎城,蕃軍下平之後,他才肯將主力來合。但願我是過慮了,但為朝廷計,河西、蜀地,亦不可毫無防備啊。河西兵寡,唯副帥周賁坐鎮姑臧……我說實話吧,周副帥是個實心任事之人,與昔日隴右的高升不同,但於兵事,恐怕不足以統領一道之地,且又兵寡……”
李適問道:“你的意思,是希望朝廷遣一員大將去接替周賁?然而臨陣易帥,不是兵家大忌麽?”
李汲笑一笑:“殿下是想到河南了吧?郭司徒國家上將,威震天下,將之臨陣召還,改易李司空,自然不宜;然若昔在河南的不是郭司徒,而是別將……比方說,許叔冀之流呢?此帥豈可不易?再者說來,也不必遣將接替周賁,可以給他派一名副手,如渾釋之往赴隴右也。”
李適點點頭:“好,孤會設法的……至於蜀中,劍南西川節度使為盧元裕,也非將才,幸好高達夫以蜀、彭二州刺史任其副,或可無憂。”
他跟李汲對談,說到朝中和地方的將吏,哪怕重臣、重鎮,兩人基本上都直道其名——李適是身份地位擺在那兒呢,除了當朝宰相,誰都不放在眼中,李汲則是本就欠缺敬畏之心——唯獨提起“高達夫”來,李適不但不呼名,且不呼字,而稱的是其別號。
好在李汲知道所指何人——是高適啊,我很喜歡他的邊塞詩,而既然詩歌如此蒼勁雄渾,文如其人,想必不是個紙上談兵之輩吧。小李適對他如此敬重,也可側面得見一斑。
就此大致說完西事,李適才要問李汲在洛陽的遭遇,李汲卻搶先問道:“我在歸途中,聽說叛賊來侵陜州,衛伯玉率神策軍禦之於礓子阪——不知道勝負如何,可有消息麽?”
李適笑笑:“你若早來半日,也不得消息——適才得報,神策軍大勝,奪馬六百匹,李歸仁狼狽而走。此戰孤亦甚為關註,倘若不勝,便只能再請家母西歸畿內了……”
李汲長舒一口氣,笑著說:“如此看來,河南局勢暫已穩固,史思明計窮矣!”
倘若史思明擊敗了河陽唐軍——就李汲離開唐營時的局勢來看,可能性微乎其微——必傾全力攻打洛陽宮城;而若他已經打下了洛陽宮城——這是李汲最擔心的——就將鞏固洛陽周邊的局勢,以求再跟李光弼決戰。
如今史思明只是派了李歸仁率兵來攻陜州,那目的很明確啊,是想要從西路打開局面,威脅潼關,迫使李光弼或者張巡回援。而若李、張二人敗了任何一路,史思明放到西線的都不會僅僅五千騎。想要打開局面,正說明局面僵住了,史思明對此別無良計可施。
李適聞言,頗為欣喜,忙問:“孤知李光弼方在河陽挫敵鋒銳,斬首逾千,難道洛陽方面,也打了勝仗麽?”
李適搖搖頭:“洛陽……我不知也。我才從河陽軍中回來……”
這才把他在河陽的遭遇,一五一十,稟報李適。對於自己陣前搏殺,兩次降將之事,並無誇大,但對於最終被轟出唐營,他卻多多少少添了些佐料,仿佛是被李光弼趕出來似的,權且抒發心中憤懣罷了。
李適聽了前因後果,也不禁雙眉一軒,兩眼一瞪,勃然大怒道:“魚朝恩這狗賊,焉敢如此妄為?孤若得掌權柄,必將此賊千刀萬剮,放舒心頭之恨!”
李汲忙道:“不勞殿下,請讓於我來殺吧。”
李適惱恨過後,又不禁喟然長嘆:“高力士、邊令誠,乃至李……魚朝恩,多少閹宦,恃主之寵,亂軍誤國,乃不知聖人因何始終不悟啊……”
李汲撇一撇嘴,分析道:“人君居於九重之上,但心生驕惰之心,必然耳不聰,目不明,易為小人所惑——如昔李林甫、楊國忠、安祿山輩,皆是如此。然而人君果不知彼等惡行麽?唯因怠惰,不肯費心管束,乃用閹宦為心腹,妄圖加以制約罷了。
“大抵在人君想來,閹宦無家族,無子嗣,無朋黨,榮辱唯系於人君一身,易黜易殺,故可放心使用,不至於留後患。然而,即如今日之事論,李輔國難道沒有妻妾麽?雖無真子,難道無假子麽?朝臣多仰老賊鼻息,竟連李揆都稱之為‘五父’,難道不算朋黨?”
李適撚須沈吟,反覆咀嚼李汲的言辭。
只聽李汲繼續說道:“前漢有石顯、弘恭之禍,竟害帝師;後漢有十常侍之亂,殺大將軍。前車之鑒,史不絕書,而人君終不悟者,何也?以為易黜易殺耳。然而以閹宦制朝臣,固不為朝臣所惑,卻反為閹宦所惑,既為所惑,何能任意黜之、殺之?且即便兩漢亦不使閹宦將兵……不常使,大概只有一個蹇碩吧——則若閹宦得了兵權,恐將更難制約。”
他最後那句話就是沖著魚朝恩去的,固然魚朝恩如今只是監軍,還說不上真正掌握了兵權,但相差也只一步而已啊。至於王駕鶴、竇文場、霍仙鳴等人,都是小角色,反倒可以暫且不論了。
李適點點頭:“長衛說得是,人君用閹宦,為不能制朝臣,但能禦下,何必用五體不全的寺人哪?總是怠惰之過——上皇壯年時,不聞高力士敢妄為!他日我若……皇太子若踐祚,孤必極諫,使罷諸宦參政、監軍之事,只用為宮中灑掃。”
李汲心說但願吧。其實閹宦掌權,就歷史大潮而言,恐怕是避免不了的事情,歷朝歷代,相權一直在和皇權相爭——當然不是爭主導權,而只是爭具體執行權罷了——一旦整個朝臣體系漸生尾大不掉之勢,皇權就只能新扯一票人出來加以遏制。有能力,也有雄心的帝王,會建內朝——比方說漢武帝——能力不足,或許雄心也不足的帝王,便只能寄望於宦官了。
因為誰都會覺得身邊人會比外人來得可靠吧,況且宦官跟朝臣完全是不同的出身,總感覺比起同為士人出身的內朝官來,會更方便管理一些,也不至於內外朝沆瀣一氣。
當然啦,這全部都是錯覺……
以李豫的軟弱性格、中等資質,估計他是不可能徹底解決閹宦問題的,能夠將宦官權力限制在一個可控範圍內,就算很不錯了。或許只能寄望於將來的李適……希望小家夥你不要走你祖父的老路啊。
哦,其實若李適執政前二十年,能跟他祖父類似,也還不錯。至於其後,不但太遙遠了,李汲懶得去想,而且歷代帝王若得長壽,有幾個不會老了老了,逐漸昏悖下去的哪?君權缺乏足夠的制約,必將導致類似惡果,真不可能奢望李適是特例,能夠一直英明神武到五六十歲——倘若他能夠活到那個歲數的話。
既然提到了閹宦問題,李汲趁機問道:“既放魚朝恩監外軍,則如今宮中神策,由誰統領?”
李適說我正要跟你說這事兒——“聖人用了啖庭瑤。”
“是什麽人?”估摸著也是宦官,但李汲對於宮中諸宦,所知委實不多。
李適苦笑道:“自然是皇後的黨羽……今知內侍省事朱光輝、內常侍陳仙甫、內給事馬英俊、內謁者監段恒駿,加上啖庭瑤,皆為皇後心腹,人稱‘五賊’……”
“竟有那麽多宦官!”
李適答道:“今宮中宦官,尚不足天寶時的半數,如內常侍定額六人,如今才有兩個……即便如此,有品級者亦三百餘,朱紫不下二十……
“……好在就目前看來,啖庭瑤還不能徹底掌控宮中神策——他終究不如魚朝恩,是從未將過兵的。”
頓了一頓,李適乃道:“禁軍之事,長衛既歸長安,還是要多上些心。你前日宴請神策軍將,便是一招妙棋啊,可以常用。”
李汲雙手一攤:“如何常用?我俸祿終究有限……”這種私底下的活動,就不可能走公賬,或者總是走公賬吧。
李適笑笑:“你身邊見有財神在,還怕無錢麽?”
李汲一皺眉頭:“殿下說的難道是嚴……是說康老胡?!”
李適頷首,一拍李汲的肩膀,笑著說:“康老胡家財億萬,但有所需,直接開口索要便是,哪怕日日宴請英武、神策軍將,沒有十年二十年,料也吃不窮他。”
李汲心說這倒不錯啊,既然有你發話,那我也不必顧慮嚴莊了,可以把那老胡當作提款機——早說啊,這下發達了!
二人又再交談幾句,李適乃問李汲:“此番參與河陽之戰,規模又比昔在隴右,大得多了吧,長衛有何感想?”
李汲答道:“大開眼界!”隨即輕嘆一聲:“原本以為,我仗著胯下良駒,手中矛、鐧,得兵三萬,可以縱橫天下……嗯,只要朝廷所供錢糧不缺,什麽叛賊、什麽蕃賊,皆有望為聖人掃除……”
李適笑問:“今又如何呢?”
李汲答道:“經過河陽之戰,乃知叛軍中本多我唐健勇,實力不可小覷。則我若想為朝廷平定四方烽煙,麾下恐非十萬人不可。”
李適靈機一動,當即擡起手來:“他日我若能夠做主,必使長衛將十萬軍,掃蕩烽煙,著名青史!”
李汲瞥他一眼,見小家夥一直舉著巴掌不放下來,便問:“要擊掌立誓麽?”
李適頷首。李汲便也擡起手來,與李適“啪”的一聲,雙掌相合:“果如殿下所言,汲必粉身碎骨以報!”
李適挺開心啊,我開張空頭支票,終於搔到你李長衛的癢處了吧,跟你眼眉前掛這根胡蘿蔔,便可收你之心了。李汲卻暗道:你就這麽一聽好了,等你小子先給我十萬人再說……抑且我粉身碎骨,也是要報國護民,絕不可能專為封建君王效愚忠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